傳放行美水產換「關稅」 未來吃波士頓龍蝦更俗?
2025-08-01
HaiPress
衛福部食藥署更新美國水產品輸入規定,8/12起美國輸入水產品,像是龍蝦、螃蟹等,檢附官方文件就可以進口。(圖/東森新聞)
衛福部食藥署更新美國水產品輸入規定,8/12起美國輸入水產品,像是龍蝦、螃蟹等,檢附官方文件就可以進口,由於正值台美談判關稅的時候,放寬被質疑是否和關稅協商有關。但詢問海鮮業者認為,極端氣候下,現在魚貨量大減,多了新的貨源,像是波士頓龍蝦,或許就有機會降價,不過美國水產品部分肉質較柴,台灣消費者不愛,也考驗市場接受度。
超大塊的龍蝦肉鮮嫩多汁,一入口彈牙的肉質搭配醬汁,美味瞬間在口中綻放開來,這是來自美國的波士頓龍蝦。蟹腳下鍋,滾燙幾分鐘,蟹肉的鮮甜在口中慢慢化開,這是來自北美的黃金蟹,過去這些來自美國的水產品較少引進台灣,但未來隨著政策鬆綁,更容易吃得到。
美國波士頓龍蝦誰會不愛,如今台灣食藥署悄悄在官網宣布,將要放開對美國水產品限制,休息一出,也被外界解讀,是否和台美關稅政策有關。
原本出口國必須通過系統性查核,食藥署才會受理,食藥署悄悄公布,美國水產品8月12號起甲殼動物、罐頭蝦和螃蟹等多項產品,檢附官方文件後就能輸入,敏感時刻被質疑用放行水產來換低關稅。對此衛服部強調,機制從2018年起建立,但有聲浪認為,已經為開放品項鋪路,倒是國內餐飲業者樂觀其成。
精品火鍋業者林建宏:「我們是樂見的,因為畢竟我覺得只要是產品,都要能夠接受競爭,那價格當然是越低越好。」
目前台灣仰賴美國進口的海鮮品項,以波士頓龍蝦、美國干貝、生蠔及鮭魚為主,業者表示若未來進口量增加,包括麵包蟹、黃金蟹、阿拉斯加帝王蟹,市場更容易看到,有助於穩定市場供應,以波士頓龍蝦為例,業者看好,進口價能從900元降至700元,同時也不會衝擊到台灣在地海鮮銷售。
日式料理業者李奕立:「最近剛好遇到颱風,魚類都銳減都很少,這是兩全其美。」
不過美國水產品,肉質較柴部分消費者不愛,加上也常被說有藥水味,也要市場接受度,只是無論是否,真與關稅政策有關,若能補足貨源,又有機會換取更優惠的關稅條件,何嘗不是件雙贏好事。